默认分类 2010-02-27 20:04:58
台州临海的元宵节跟外地不同,正月十四闹元宵。外地是元宵节吃元宵,而我们这里却是吃家家户户吃糟羹。关于这一习俗的来源,民间有许多美好的传说。
相传唐武德四年(621)十一月,江南一带进入唐王朝版图,六朝时的临海郡范围设置为台州,开国大将尉迟恭坐镇台州修筑台州城。因台州治所一面靠山,三面临水,地势复杂,修筑之始塌方滑坡时现。一天晚上,尉迟恭在苦恼中入睡,梦中见一小鹿反复跳入其床上用蹄推其身体,恼火中醒来发现晨曦初现,夜里下了一场大雪,雪地中有一行醒目的鹿蹄印。随着鹿的足迹追寻,发现刚好绕了一个大圈。尉迟恭很惊奇,也很高兴,忙命人按鹿的足迹筑城,工程非常顺利,故台州府城又名鹿城。为纪念小鹿指点,尉迟恭又令手下用面粉将小鹿蹄印拓下来,烘烤成形。由于太阳照射,积雪有些融化,拓下来的蹄模已不像鹿蹄,与羊蹄倒很像,故府城留传下来一种风味特色小吃叫“羊脚蹄”。随着工程进程的加快,工程需要的蛎灰供应不上,尉迟恭又感到很苦恼。一个老者建议,用米粉加黄泥,搅拌成浆,效果会很好,一试果然。由于时为寒冬,筑城又是重体力活,正月十四那天,一个民工不堪饥寒,偷吃了用于筑城的米粉糊。有人发现后向尉迟恭汇报,尉迟恭仁慈体民,灵机一动,布置多磨一些米粉,一部分用于筑城材料,一部分掺酒糟、笋、肉、菜等制成羹给民工们当点心。这下子民工们的积极性大大地得到激发,筑城速度加快。台州民众为纪念此事,将元宵提前一天,改为正月十四,并家家户户制作糟羹,相沿成俗。
此外还有犒军说,尉迟恭修筑台州城,开工时,正值民间闹元宵,当晚,风雪交加,造城进度很慢。百姓们聚在一起商议,烧些什么食物夜里送去慰劳筑城的将士呢?有人说送酒菜去,吃了可以御寒。可尉迟刺史规定,兵士不许饮酒。另一个人想出好办法:用带糟新酒当水,调进好菜和粉,搅成糟羹,又好吃又御寒。果然,将士们喝了糟羹,周身发热,不怕严寒,干活更有劲,筑城进度大大加快。从此,每年元宵吃糟羹的风俗,便在台州流传下来。
另外有竣工说,尉迟恭组织大批民工筑台州城,正月十四竣工。民工回家,家人团聚,但春节已过十余天,好吃的东西也差不多了。每户人家尽其余留年货合煮,团聚而食,谓糟羹,从此相沿成俗。
除了与相关的传说,还有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,怕朱元璋在元宵节前来袭击,便把元宵提早了一天的说法以及戚继光抗倭而改节之说。甚至还有古城明代状元秦鸣雷不忍母亲空度佳节,于是将临海的元宵节提前至十四,从此母亲得以过节。 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 。
综合起来还是唐代因筑城而改节来得合理,并且与吃羹的习俗相吻合。现在是晚上,窗外已是烟花满天,鞭炮齐鸣,人们已经吃了由肉末、冬笋丝、香菇、木耳、鲜蛏、豆腐干、油泡、川豆板、菠菜(或芥菜)、米粉调成的糟羹,纷纷走出家门,上街观花灯闹元宵了。
这正是:“十五元宵十四闹,家家糟羹蛤蜊调。”
欢迎一起提前过元宵。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©1997-2010
评论